有机超微滤膜1、基本概念 过滤膜根据微孔孔径的大小分为微滤膜(MF)、超滤膜(UF)、纳滤膜(NF)和反渗透膜(RO)四种形式。超滤膜,是一种孔径规格一致,额定孔径范围为0.01微米以下的微孔过滤膜。微滤膜,一般指过滤 孔径在0.1-1微米之间的过滤膜。在膜的一侧施以适当压力,就能筛出小于孔径的溶质分子。 分离膜根据成膜材料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,无机膜又分为陶瓷膜和金属膜,有机膜又分为天然高分子膜和合成高分子膜;根据制膜原理,高分子膜的制备方法分为浸没沉淀法、拉伸成孔法、热致相分离法,浸涂法、辐照法、表面化学改性法等。 2、课题组研究进展 课题组根据前期各种膜材料性能的研究,选择了聚偏氟乙烯(PVDF)为基本膜材料,并针对PVDF进行分离膜的制备和改性工艺研究。 2.1 浸没沉淀相转化法(NIPS)制备PVDF超滤膜 采用NIPS法制备PVDF超滤膜,浸没沉淀相转化法就是将高分子溶液浸入非溶剂浴中,高分子聚合物在界面快速析出,形成极薄的致密层,而在致密层的下面形成了多孔层,这种外密内疏的费堆成结构即是膜的基本结构。 2.2 热致相分离法(TIPS)制备PVDF微滤膜 热致相分离法制备膜的过程及原理是在聚合物的熔点以上,将聚合物溶于高沸点,低挥发性的溶剂(又称稀释剂)中,形成均相溶液。然后降温冷却。在冷却过程中,体系会发生固-液相分离或者液-液相分离,通过控制适当的工艺条件,在分相之后,体系形成以聚合物为连续相,溶剂为分散相的两相结构。这时再选择适当的挥发性试剂(即萃取剂)把溶剂萃取出来,从而获得一定结构形状的聚合物微孔膜。 2.3 PVDF膜的亲水改性 根据所制备的不同分离精度的PVDF膜,对其进行亲水改性,以达到更高的分离精度和更高的亲水性,以提高PVDF在水处理中的抗污染性。 上一篇疏水膜
下一篇膜生物反应器(MBR)
文章分类:
相关研究—研究方向
|